如果一首詩令你若有所思,甚至撥動了你的心絃,但是你卻沒有辦法清楚明白這首詩在說什麼,可能是因為這首詩使用了高度而且自然的象徵手法。每個東西都有能力成為符號,楊牧長期沉浸於幻視的世界,對於某些符號自然具有的意義特別熟悉,因此我們可以試著解讀符號而明白這首詩在說些什麼。
也就是說令你感到美與深邃的詩值得被分析,沒有感覺的不妨就跳過吧!另一些不適合被分析的是以邏輯手法達成命題的詩,譬如鴻鴻大部分的詩作;在這些詩作裡,意象的意義大部分是被詩人巧妙附加,抽離分析不太有作用。
楊牧晦澀而且艱澀的句子構成一個效果:它使讀者放棄了習慣化的語言邏輯;一開始讀者感到無所適從,但不久會發現有一個更有趣味的邏輯系統浮現,這個就是符號運作(也就是意象)的隱性邏輯系統。符號構成的隱性邏輯系統依然是合理的,但是往往被語言邏輯的慣性所排除。譬如〈隰地〉中的佳句「人體在薰香的燭焰下顫抖,在/記憶渙散的邊緣受潮,葳蕤」,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許多流派的哲學相信,使用符號的人能夠比使用語言的人更深入真理,因為他們擺脫了慣性;例如海德格說:「詩是真理的語言。」
提到追求真理(也就是認識自己、探索自我);從古代的神秘主義開始,真理與愛情就一直呈現同一個面貌。愛人將心全副交給所愛的人,生活因此獲得一個軸心;就好像探求真理使人存在。這兩首詩中都有一個與詩人互動的異性。特別的是〈隰地〉的第一節,異性隱而未顯;第二節詩人先是與異性共舞,接著異性隱匿於心中;第三節異性壯盛為無法交談,並且神秘莊嚴的牝獸。好像一路探索自我,偶然貼近,卻又因為心靈更多不能理解或灰色的區域而困惑;心靈因此成為神魔飄逐的渾沌隰地。
蜻蜓與隰地很明顯的是同一個心境的兩種描寫,從環境的相似(湖水──沼澤),以及棲息的生命(蜻蜓、金龜子),我們看到楊牧化為一隻意識世界的昆蟲,在自己的心靈中旅行。
這兩首詩完整的表達了楊牧的心智結構。環境的描寫,對應到深層而不能自主的潛意識,這裡是思緒的溫床、思考的場地;生命以昆蟲的方式呈現,顯示詩人以昆蟲般的個性思考與觀察。
於是蜻蜓的飛行與交配時點水的動作有許多新的趣味,特別是點水以及影像映照於水面,術語來說就是「現行薰種子,種子起現行」,是一個表層思維與深層思維的互動。
現在我來試著分析意象:
矩矱空間 一個有限的空間 思索無限不是人類具備的能力
線性空間(algebra) 理性、解析為意識的基調
水(隰地) 波光粼粼 意識的斷片
清澈映照 潛意識的形象,表層的訊息往下沉積
再以波光向上浮動
深邃的內心
蜻蜓點水 向內心探求思索
運用理性解析思索潛在意識的行為
泥沼 隱藏著諸多生命、生命的溫床:
所有思緒的集合,渾沌的心靈
蜻蜓 一個動態的生命 表層、可意識到其運作的心智部份,
傾向於探索
纖細的昆蟲 謹慎、害羞(不說話解釋自己,
只有呈現於外的行為)
外骨骼動物 天生的戒心
複眼 習慣觀看世界的多重面貌
薄翼 思考的輕盈本質
條狀軀 聯想到針,是探索的形象
靜止於葉尖 慣於長時間的沉思,細碎微秘的思緒
敏捷的飛行 欣喜於思維的靈光,
在思緒的世界輕快地達到結論
正紅色 沉浸於思考產生的激情
白鳥 敏捷的飛行 明瞭意識的剎那靈光
與鮮明的色彩 「白鳥淹沒,秋水連天。」
金龜子 硬殼 同蜻蜓外骨骼條目,內斂、哀樂藏於中
圓形的身體 不那麼敏銳的時刻、像是圖釘、不具動態
傾向停止(滿足)於當下的想法
觸角(費洛蒙受器) 受到記憶中的事物以及原始的感情動搖
雨 降落的雨絲 從理解的來源飄降的意義(但丁詩例)
彩虹 意義的精緻結構,所產生的美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慣於沉思,觀察自己、內心深處思潮起伏、在思維的世界敏捷,但是在物質世界喜樂不形於外、安靜、害羞的詩人形象。
- May 09 Fri 2008 00:12
閱讀楊牧的蜻蜓與隰地(2)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