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三日

——「今天,擁有最清澈眼睛的□□在你的眼底集中自身,這是為了開啟你的眼睛。」

「如果你說出這個祕密,□□會遺棄你;藉由摧毀你的心。」

 

抵達後,我成為客人,站在籬笆外觀察的那類

youshengtz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海格霍夫街

 

我曾提到了黑色的雲,在巷口湧升

是因為看見孩童

依次在遊戲中倒下,還未倒下的便尖叫

youshengtz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次得到這樣的夢

蹲踞著,將腳旁的松枝
一枝一枝扔向前方
數次得到這樣短暫的夢
拇指與食指相捻,在眼前一擦
發出肉的聲音
 
然後是清晨的呼吸與耳鳴

youshengtz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米沃什( Czesław Miłosz,1911-2004 )於 1911 年生於當時屬沙皇政權的 Szetejnie (1918 後屬於立陶宛);其雙親為波蘭籍,為了躲避政治動亂而移居於此。在現為立陶宛首都的維爾諾,米沃什度過了大部分的青年時期,學習法律並開始創作。於 1931 年前往巴黎旅行,並於 1934 年大學畢業後,再度前往巴黎留學一年。此時期的米沃什處於精神轉趨成熟的複雜情境;自幼接受天主教信仰,但曾在中學時由於對科學的愛好而成為無神論者。在巴黎,米沃什接觸到其遠親、法語詩人 Oscar Milosz (1877 -1939;巴舍拉曾多次引用其作品,以證成他關於想像與物性的互動理論)的詩作,並因此開始閱讀斯威登堡( Emanuel Swedenborg,1688-1772 );他深受其中的密契論啟發,因而重新活化了自己的天主教信仰。米沃什於晚年出版的自傳《米沃什詞典》中,透過比較鈴木大拙與斯威登堡而如此回顧這段閱讀經驗:
 
「鈴木說,禪與其說是一種宗教,還不如說是一種詩歌;與其說是一種夢幻感覺,還不如說是一種內在力量。⋯⋯
應和論認為,現實世界中的事物與我們的思想之間具有相互對應的關係,比如說,一把湯勺既存在於其它事物,又存在於地球之外的另一個世界。⋯⋯『我』的概念也是如此。⋯⋯斯威登堡的思想中,沒有一個作為中心的『我』,也沒有一個挺立著反抗現實世界的堡壘。⋯⋯
換句話說,那定義我的並不是我的意識,而是我的愛;這愛不僅向神明之流敞開,也向黑暗之流敞開。⋯⋯

youshengtz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既生魄,既死魄:

魏安邑《到下一個周日》中的密契修辭與週期性運動

 

如同人伸出手觸摸自己的身體,

如同大象以長鼻取水澆灌自己,

youshengtz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