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眠期〉

在半陰半晴的夢境裡
你是層雲
是雲間注視的眼睛

youshengtz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24 Fri 2009 20:54
  • 即景

  〈即景〉

彷彿相撫的手掌、拈起的指尖
唐朝的詩人看見花便看見凋謝
他們再三揣摩凋謝:

youshengtz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這是延續舊的東西所做的討論。上次太花俏了,這次鎖定在「音樂性」和音樂的基礎──被概念佔據的「時間」。之所以選定「音樂性」為關注焦點,是因為被稱為詩的文體似乎都因此有了一樣關心的東西;這樣東西的存在是必要的嗎?另一個難題是「時間」,要如何界定讀詩時顯現的時間?我猜測必須藉助神經科學的「記憶曲線」。另外,隱含的概念與語詞二分也令我不太安心。總之這是我現在的小小猜測,要再進步得等我有能力寫出更好的習作,或者終於了解「內部時間」才有辦法了。
-------------------------------------

    〈詩的聲音〉

youshengtz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牛頓學派與萊布尼茲關於「空間」的辯論〉
         
  我的期中報告提及了笛卡兒和牛頓在許多方面完全相反。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1716)繼承笛卡兒學說後,持續與牛頓學派論戰,在各執一詞的辯論中,雙方的學說都受到提煉而更加精緻,為後來的科學家提供豐富養分。我很早便決定試著在期末報告時弄懂這段有趣的歷史,並蒐集了一些資料,然而開始整理時才發現需要非常專業的能力,但要換題目也來不及了,因此這份作業將以對Alexandre Koyré的著作《從封閉世界到無限宇宙》的讀書心得為主。Koyré教授的著作在科學史界已是經典,相信是可信任的。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 )》第一章中,牛頓說明:「我在此使用『引力作用』這個詞,一般意指物體使彼此接近的任何『動力(endeavor)』,不管它是什麼:不管這動力是來自物體自己的作用,互相傾向或互相激化;也不管它來自以太、空氣或任何不管是什麼的媒介之作用;不管是物質性的或非物質性的;任何迫使物體彼此朝向對方的『動力』都是引力作用。在同樣一般性的意義上我使用衝力(impulse)這個詞,在這論文中不是定義力的種類或物理性質,而是研究它們的量和數學比例,如我在定義之前的觀察。」和後來的物理學家不同,牛頓並不相信重力(超距力)會是物質的本質,因此重力是一種後於現象,為了分析所設定的假設,其背後有更深刻的原因(稍後的著作中,牛頓明白地將原因歸給上帝)。不同於重力,物質的慣性質量因為可測量,被牛頓歸類為他新發現的物質的本質之一(其餘是不可穿透性、形狀等);也就是凡物質皆有慣性質量,沒有慣性質量的不是物質。一切問題(他與萊布尼茲的爭執)出於這項設定。

youshengtz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邦 陳育虹  

 十座火山都已經安睡

 這是最好的情況你在我身邊

youshengtz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